高2020届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学历案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学习主题】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三单元
【设计者】
四川省双流艺体中学 高2020届政治组 陈铮铮
【课标要求】
1、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汉字和史书典籍,文字的作用;
2、理解: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及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3、运用: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发展中华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课时目标】
结合我国一些传统文化现象产生和发展历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初步懂得从我国的汉字和史书典籍中收集、整理和提炼中华民族文化信息的能力。
【评价任务】
1、完成课前准备,梳理知识点,总结中华文化辉煌的古代历程、源远流长的见证、近代文化衰微的原因、当代如何再创辉煌?
2、完成课堂探究一,分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3、完成课堂探究二,分析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思考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4、完成课后练习,总结本框重点知识。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案
(学法指导:通读教材P62—66页,进行知识梳理;用铅笔勾画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书面完成预习思考;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记录到“我的疑问”处。限时10分钟,独立完成。)
古代篇:1.按历史朝代讲述中华文化古代辉煌的历程?
2.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及作用?
近代篇:4.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
当代篇:5.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我的疑问】(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记录在此处)
【预习自测】1.随着______________的建立,中华文化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文化开放的氛围浓郁,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
A.儒家学说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至尊地位 B.秦朝 C. 汉朝 D.隋唐
2.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其最主要的见证是( )
①汉字 ②文学艺术 ③史书典籍 ④科学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课堂互动探究案
【合作探究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学法指导:结合教材64-65页内容,小组合作讨论,5分钟,小组代表发言,展示成果,其它小组相互补充)
汉字经历了几千年而不衰,是世界文字家族中最强健的老寿星。汉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数千年来人类保存下来的唯一的活文字。汉字记录和传承了我们祖先创造的浩如烟海、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世界上所有文字都没有汉字那样有如此深远的文明历史背景,并且积累了如此丰富的典籍和如此巨大的词汇。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绵延不绝,与汉字的稳定发展,历久不衰是分不开的。汉字是中华民族丰富的社会文化和精神文明宝库,从甲骨文时代到今天,在汉字中沉淀和物化了中华民族无穷无尽的智慧。
思考:请结合材料,谈一谈哪些因素在中华文化的传播中功不可没,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并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针对训练】1. 从下面两幅艺术化的成语图片中,我们能够领略到汉字的独特魅力。通过图片可以看出( )
A.汉字是文化的载体 B.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C.汉字文化的内涵丰富 D.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唯一见证
2.中国有修史的传统,“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继承这一传统,有利于中华文化( )
A.薪火相传,绵延不绝 B.统领世界文化
C.传承文明,开拓创新 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合作探究二】 走近近代 文化衰微
(学法指导:结合教材65页内容,小组合作讨论,5分钟,小组代表发言,展示成果,其它小组相互补充)
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的先进的中国人开始面对现实,“睁眼看世界”。
思考:1、忆一忆,17、18世纪的世界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
2、查一查,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有哪些表现?
3、想一想,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与国家的衰落是什么关系?
【针对训练】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有( )
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②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
③维新运动出现 ④洋务运动出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课后巩固案
1.中国结,全称为中国传统装饰结,是中华民族流行千载的手工编织艺术品。其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漫长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在华人圈里广为流行。这说明( )
①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③中华文化已被世界各民族所接受 ④中华文化已走在世界前列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央视成功首播后,在全社会迅速掀起了一股手写汉字的热潮。这是基于汉字( )
①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③具有传承中华文明的作用 ④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被誉为五千年“国史”的《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第四次修纂工作2015年全部完成。国家重视史书典籍的修纂工作是( )
①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②史书典籍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③史书典籍记载的是优秀的传统文化
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为此,必须( )
①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③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要全盘吸收
④要博采众长,全面吸收外来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学后反思
【学有所获】自主梳理本框知识体系,标记出重点。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