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小说专题阅读
【学习主题】
小说专题阅读 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
【设计者】
四川省双流艺体中学 高2020语文教研组
【课标要求】
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专题目标】
1.整体感知文本,梳理故事情节,感知作品的叙述视角,并概括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2.通过文本研习,从构思、语言、情感等角度欣赏作品,充分感受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3.养成写读书提要、笔记的习惯,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4.了解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的新进展,尝试运用到文学阅读中去。
【学法建议】
1.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它通过叙述完整的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来反映社会生活。阅读小说, 我们自然需要梳理情节,关注典型环境,把握人物形象,还需要接受新的欣赏角度,比如叙述视角、叙事节奏等。
2.阅读这三篇小说,可以通过自主探究、评点批注、小组交流等方式,培养自己的写作、表达、交流以及独立欣赏解读小说的能力。
3.《林黛玉进贾府》、《老人与海》等文本是小说节选,需要在整篇的背景下阅读片断,既重视精读,也要有整本书阅读的思维。
4.三篇小说放在一起读,需要建立“文本互织”的思维,在比较阅读中欣赏小说的艺术。运用专题阅读、比较阅读等方式,激发阅读兴趣,从而引导阅读、鉴赏、探究与写作。三篇小说放在一起学习,既需要把握每篇小说最具价值的学习内容,又需要建立“文本互织”的思维,在比较阅读中欣赏小说的艺术。
第一、二课时 整体阅读
【课时目标】
1. 整体感知文本,梳理故事情节。
2. 初步感知作品的叙述视角。
3. 概括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评价任务】
1.完成“课堂活动一”的思考题1、2、4、5、6。(检测目标1)
2.完成“课堂活动一”的思考题3。(检测目标2)
3. 完成“课堂活动一”的思考题2、7。(检测目标3)
4. 完成“课堂活动二”的交流。(检测目标1、2、3)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通读三篇小说,圈点勾画,记录阅读疑难和感悟。
二、课中学习
课堂活动一:自读三篇小说,独立思考,完成思考题。
1. 概括祥林嫂的主要经历,完成祥林嫂的事迹年表。
年龄 | 经历 |
二十七岁 | |
二十八岁 | |
二十九岁 | |
三十一岁 | |
三十二岁 | |
三十三岁 | |
三十四岁 | |
三十五岁 | |
四十岁 |
2. 有人认为,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简述理由。
3. 《祝福》中叙事视角发生哪两次变化?
4. 整理《林黛玉进贾府》中提及的人物,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
5. 根据《林黛玉进贾府》的描述,画出荣国府建筑布局,绘制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图。
6. 概括《老人与海》节选部分主要情节。
7. 阅读《老人与海》节选部分,概括老人形象特点,并说出你的理由。
课堂活动二:
分小组交流思考题和阅读心得。
三、课后学习
再读小说,自主研究阅读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