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组教研组活动要求及考核评比制度

2017-06-08 10:57:57 admin 60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加强学科组教研组工作,规范学科组教研组工作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条例。

二、基本要求

1、行政下科:

根据学校整体要求,行政蹲班下科,参与和检查学校学科组、教研组开展活动,扎实推进相关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学科

分管行政

学科

分管行政

学科

分管行政

语文

杨华福

刘树根

数学

邱仁建

樊光耀

英语

李双华

陈 玲

政治

石东华

韦 霞

历史

黄国武

地理

李双华

刘志海

物理

贾先慧

化学

贾先慧

生物

贾先慧

音乐

胡 杰

周 良

体育

周永一

美术

张志勇


2、学科组、教研组活动要求---“四个定”、“五个一”、“ 立交”“多样”

“四个定”:

一定时间——每周安排至少一次教研活动,每次活动至少保证2个课时的教学研究。

二定地点——每次活动固定一个地点(图书室电子阅览室)。

三定内容——每次活动要有明确研究的内容和主题,并提前通知组内成员并学校网页的 “教研活动信息栏”中公布。

四定主讲人——每次活动确定一名主讲人,在个人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究。

“五个一”:

拟定一个计划——学科组长、教研组长以学期为单位拟定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计划要有可操作性,时间、地点、内容、主讲人统筹安排好,并有落实计划的措施。

落实一位教师——每位教师都要轮流承担主讲人。

设计一个方案——主讲人根据内容和课题,先备课、做方案,把教材创造成教学设计或教案或教学案。

解决一个问题——主讲人设计的方案侧重解决某个问题,主讲人把设计的方案在教研组会上先说课,大家共同讨论、研究,全组形成共识,主讲人修改方案,然后主讲人在课堂上实施方案。

形成一个成果——课堂实施后,全组教师进行评课,再讨论研究、修改,最后形成可操作性的成果。主讲人把上课前的方案,上课后的成果方案,以及总结反思材料以电子文本和纸字材料形式交教导处,形成的成果挂在网上,资源共享。

综上所述,教学研究的操作流程为:设计方案→说课→上课→评课→总结反思→重新设计方案→形成成果。

“ 立交”:各教研组、学科组开展活动的材料会后立即上交(主要是学案和集体教案),避免拖沓和材料造假,也可及时上传学校网站。

“多样”:教研组、学科组活动形式要多样化:集体备课、编制试题、观摩分析教学案例,集体答做和分析各类试题等。

三、考核条例实施细则

(一)基本分(共100分)

1、计划及总结(8分)

考评内容

考评要求及分值

期初,根据学校计划,结合本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科组教研组计划,并按时上交有关部门。

考核分值4分

按时交得1分

计划质量2至3分


期末,对本学期教研工作进行书面总结。

考核分值4分

按时交1分

总结质量2至3分


2、计划执行(12分)

考评内容

考评要求及分值




根据学校安排和学科组、教研组计划按时进行活动。

考核分值4分

少活动一次扣1分



美术类咨询
音乐类咨询
体育类咨询
导航去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