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教发〔2013〕5号>成都市教育局 关于印发《成都市教育国际化 发展专项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
各区(市)县教育局,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各市属高校,直属(直管)学校(单位):
现将《成都市教育国际化发展专项规划(2013-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成都市教育国际化发展专项规划(2013-2020年)
成都市教育局
2013年5月8日
附件
成都市教育国际化发展专项规划
(2013-2020年)
为加快推进成都建设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根据《成都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成都市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2012-2016年)》和《成都市建设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工作方案》,制定本规划。
一、推进基础
目前,成都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城市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面临建设国际化城市的战略机遇期,为成都推进教育国际化奠定了基础,并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教育国际交流日益频繁。2012年,全市校(园)长、教师到海外参加培训及考察1266人次,境内国际化专题集中培训9966人次,海内外师生交流互访14129人次,836名高中毕业生被国(境)外正规高校录取,347名外籍教师在各级各类学校任教,友好学校结对数量202个。2012年,国(境)外专家、学者赴在蓉高校做学术交流访问4178人次,短期讲学2964人次。在蓉高校与美国等27个国家开展合作科研750人次,聘请外国专家1704人。来蓉留学生4546人。
(二)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引入。成功引入英国哈罗公学、澳大利亚TAFE学院、中德成都威斯巴登国际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新加坡学生海外研习中心等12个中外教育合作机构和项目。引进IB等高中国外课程。38所学校开设国际部,国际部在校生1831人。128所学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
(三)教育国际化平台建设初步构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举办都江堰国际论坛,设立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都江堰工作站。成功举办亚洲教育论坛、国际青少年和平文化节、中美高中国际教育合作与发展高端会议等。
(四)国际教育服务稳妥开展。在蓉外籍中小学生1171人,其中外籍人士子女学校学生771人,随班就读外籍学生400人。4所学校被国家汉办、国务院侨办和中国教育学会分别批准为 “汉语国际推广中学实习基地学校”、“华文教育基地”、“中美高中生交流基地学校”。在蓉及市属高校在国外举办孔子学院4所,中小学在国外举办孔子课堂2所。
成都教育国际化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总体处于教育国际化起步阶段。与国内先进地区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教育国际化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教育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与成都的城市功能定位不相适应;对国际先进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等引入和创新不够;教育国际交流渠道不宽。
二、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世界生态田园城市” 、“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 的总体目标和发展定位,全面落实“五大兴市战略”,以教育改革为动力,以深化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为突破口,以国际理解教育为重点,以培养现代公民和国际化人才为目标,瞄准国际一流,借鉴国际经验,引进优质资源,提升成都教育国际化水平。
(二)总体思路。坚持“育人为本、开放创新、追求卓越、服务发展”的原则,按照“规划先行、项目支撑、示范引领、规范管理、提高质量”的总体思路,建立“政府引导、学校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着力“扶需、扶特、扶强”,促进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把成都建设成为我国中西部教育对外开放与合作中心,使成都教育国际化水平达到全国一流。
1.国际理解教育全面普及。加强现代公民教育,塑造学生团队合作、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推动跨文化交流与融合,增进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中融入国际理解教育。
2.人才国际化培养水平大幅提升。构建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基础教育体系。显著提升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
3.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显著增加。大力引进国(境)外知名高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引进国际优质课程资源,学习和借鉴国(境)外教育先进经验。争取国际教育组织在成都设立分支机构。
4.教师国际素养普遍提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掌握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育人方式的校(园)长和教师队伍。培养掌握国际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现代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技术、工艺、管理的中高等职教师资队伍。
5.教育国际化工作机制健全完善。制定和实施教育国际化专项规划配套文件和工作方案,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建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监督制度,保障有效监管。借鉴国际跨境教育认证的做法,建立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与认证制度。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八大行动计划
1.引进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行动计划。从教育机构、课程资源、优秀师资及教育标准等方面全方位引进优质资源。
引入世界知名教育机构。完善配套政策,多渠道吸引境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职业培训机构、职业资格认证机构到成都设立分支机构,进行项目合作。
引进优质课程资源。支持普通高中吸收世界先进的课程理念、教学方法、教材设计和评估体系,开发中外融合的校本课程。严格执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加强对已引进的国际课程资源的过程管理和效益评估。鼓励职业学校引进国外先进课程,对国外教材进行本土化改造,设计满足行业、专业、工种和职业群需要的课程体系和实训项目。构建 “国内中高职+国外大学”、“国内职业资格+国际职业资格”的中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模式。支持市属高校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相关专业国际优质课程,增设成都市现代产业相关专业的全外语或双语教学课程。
引进优秀外籍教师。聘请具有合格资质的外籍教师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及管理;吸引国(境)外高端人才与学术团体参与科研、教育教学和技术合作等活动。鼓励市属高校与部省属高校合作聘任外籍教师,实现资源共享。
引入教育质量标准。研究借鉴国际经合组织的PISA项目等国际教育质量监测和质量标准体系,着力培养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现实生活与终身学习的能力。引进国际职业资格认证,探索职业学校办学标准、课程标准与国际职业资格标准对接,鼓励市属高校引进国际通用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和保障体系,扩大与国外高等院校在学分学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专业技术证书互认等方面的合作。
专栏1 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引入世界知名教育机构来蓉合作办学。到2020年,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达到2-3个,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2个。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达到20-30个(其中6-10个国际合作专业),引进国外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认证项目20个以上;高等教育中外合作项目达到10-15个。 开设高中阶段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到2020年,一圈层着力提高项目质量,二、三圈层新增8个项目,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开展年度办学绩效评估。 引进国外优质课程。到2020年,职业教育引进60门以上;高等教育引进50门以上。 |
2.国际友城教育深度合作行动计划
与国外友好城市签订教育交流合作协议,与“友好城市”及“友好合作关系城市”建立协进共赢、常态高效的教育合作机制,搭建多层次、宽领域基础教育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市属高校、中等职业学校与国际友城有关机构在重大学术议题、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提高资讯共享度。聘请友城知名专家学者、高技能人才通过学术会议、专题讲座、网络交流、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实现智力资源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缔结友好学校、发展伙伴关系行动计划
鼓励中小学(幼儿园)与国(境)外伙伴学校建立合作关系,推进友好学校教师、管理人员互派互访,推进学生交流互访,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等方式开展实质性交流合作。
专栏2 支持中小学与国(境)外学校缔结友好学校、发展伙伴关系目标 到2015年,中小学缔结国(境)外友好学校比例达到65%,到2020年达到80%。到2015年,师生交流互访人数较2010年增长200%以上,到2020年师生交流互访人数达到16000人以上。 |
4.校(园)长国际访问、研习行动计划
有计划组织校(园)长、教育研究人员进行国际访问、研习及网络培训工作,并着力健全管理机制。开展“影子校(园)长计划”,选派优秀校(园)长到国(境)外交流任职或挂职,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境)外教育背景与学习经历的教育管理者。举办校(园)长国际领导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开设国外教育管理讲座、领导力提升课程,开展国(境)外网络视讯互动活动。
专栏3 校长国际访问研习行动计划目标 到2015年,一圈层校长国际访问研习达到100%,二、三圈层校长国际访问研习比例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实现全市校长国际访问研习比例达到80%。 |
5.教师专业成长国际化行动计划
设立教师国(境)外培训基地,选派骨干教师赴国(境)外交流学习,并不断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针对性与实效性。将国际化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范畴。组织教师在国内开展国际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外语教学和语言应用能力等教育国际化通识性培训与专题培训。扩大汉语教师培训规模,逐年增加外派优秀汉语教师数量。
专栏4 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国际化行动计划目标 到2015年,在国(境)外高等学校和中小学(幼儿园)设立5个以上教师国(境)外培训基地,到2020年,设立10个。 到2015年,每年选派150-200名骨干教师赴国(境)外交流培训,到2020年,选派国(境)外交流培训的骨干教师累计人数达1200人以上。 到2015年,每年组织1500名骨干教师参加国内的国际化培训,以后逐年扩大比例,到2020年,90%以上的教师参加过教育国际化通识性培训或专题培训。 到2015年,汉语教师外派数量在2010年的基础上增加100%;2020年汉语教师外派数量在2015年的基础上增长100%。 |
培养和提高成都市中、高等职业院校、成都大学等市属高校教师的国际视野与专业素养,培养成都市发展现代化高端产业需要的、具有国际先进技术(工艺)和服务水平的中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和具有较高科研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的高校教师。支持和鼓励中、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参加国际职业资格认证考试。
专栏5 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教师专业成长国际化行动计划目标 每年组织20-30名中等职业学校、5—10名高等院校校级干部参加国际化培训或国(境)外挂职研修。每年组织50名中等职业学校中层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到国(境)外,开展具有国际先进水准的技术、技能培训;组织30名市属高校教师到国(境)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定向开展相关领域的前沿高端培训。至2020年,落实10个中、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国(境)外培训基地、实习基地,共计选派中、高等职业教育专业骨干教师300名,到国(境)外接受培训并考取职业资格证。 |
6.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增设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国际意识。加强对多语种教学实验的指导与研究,逐步扩大试点学校的范围。拓宽学生出国(境)留学、短期培训、实习渠道。按照国际先进水平的职业教育课程标准、职业资格标准,培养成都中、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上认可的国(境)外职业技术培训机构、认证机构的职业资格(技术等级)认证考试。与国(境)外高校开展合作,进行高职教育本科及以上层次试点,提高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专栏6 职业教育学生国际高技能培训、实习计划目标 到2015年,累计组织200名职业教育学生到国(境)外培训和实习,到2020年,累计达到700名。 到2015年,与20个以上在蓉优秀跨国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打造为学生实习与就业基地,到2020年,力争达到80个。 |
7.留学成都计划
按照“扩大规模、改善条件、保证质量、提高层次”的思路,大力实施留学成都计划。充分利用《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和相关教程,并积极开发外国学生来蓉学习汉语、中国文化、成都地方文化和其他课程资源,增加中等职业学校和市属高校外语授课的学科和专业。设立“成都市——四川大学来蓉留学奖学金”,依托成都美国留学中心,吸引美国、欧洲等外国留学生来蓉留学。设立成都市国际友城留学奖学金,创新和完善互派出国留学机制。深化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合作,在成都建立新加坡学生国(境)外研习中心。依托中国——东盟中心,在物流、电子等专业开办职业教育东盟班。设立中国留学服务中心成都分中心,提高对来蓉留学人员的服务水平。
专栏7 留学奖学金和来蓉学习交流学生人数 到2015年,留学奖学金总数达到1000万以上,到2020年达到2000万以上。 到2015年,国(境)外学生来蓉学习、交流较2010年增长200%以上;到2020年,国(境)外学生来蓉学习、交流达到5000人以上。 |
8.成都教育国际影响力提升行动计划
支持教育科研机构参与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积极参与国际合作评估监测,拓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多边组织的教育合作,加强与港澳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积极参与国家的教育国际援助计划,建立中小学校教师国(境)外志愿者服务机制,支持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对外汉语推广教学建设和教育工作,扩大成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加强对外宣传工作的规范管理和统筹协调,充分利用重大经贸活动和重要机遇展示成都教育形象。
专栏8 成都教育国际影响力提升行动计划目标 到2015年,累计建设5个国际汉语推广基地学校,2020年达到10个。 到2015年,每年举行国际论坛(会议)(含在蓉高校)50个,2020年达到60个。 |
(二)五项工程
1.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建设工程
建立友城教育部门间的定期访问、合作议事、信息交流等常态机制。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都江堰工作站、都江堰国际论坛、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西部博览会及其它在蓉国际会议,吸引国际组织、国(境)外知名教育机构和院校来蓉设立分支机构、合作办学机构,开展项目合作。鼓励学校建立中英文双语门户网站,鼓励国内外学校之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技术,建立常态化的国际交流渠道。
专栏9 教育国际化网络交流平台建设目标 到2015年,全市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部门的网站中,中英文双语栏目比例达到50%,建有中英文双语网站的学校达到30%以上,5%的学校能通过网络与国(境)外教师、学生进行学科间的交流与互动;到2020年,建有中英文双语网站的学校达到80%,10%的学校能与国(境)外学校实现交流互动。 |
2.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建设工程
设立国际理解课程研究实验基地和实验学校,鼓励学校开设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开发和实施具有本土文化特色、校本特色的对外交流校本课程。依托成都教育网、电教网、社区教育网、电视媒体等多种资源,搭建面向全社会、覆盖全市的国际理解教育平台,积极助推“百万市民讲外语”活动。
3.国际教育服务水平提升工程
支持学校办好国际部,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提高国际教育服务能力。建设高质量的国际教育服务窗口学校,支持办好外籍人士子女学校,为外籍人士子女就学提供优质服务。
专栏10 国际教育服务水平提升建设目标 到2015年,打造110所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到2020年,打造200所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到2020年,建成5所外籍人士子女学校。 |
4.教育国际化信息资源库建设工程
建立教育国际化专项数据库,为教育决策提供支撑,为学校确定教育国际化目标和实施路径提供帮助。创建国际教育网站信息集成系统,建立网络培训平台,对校长和教师进行国际化培训。
专栏11 教育国际化信息资源库的主要指标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高等教育学校国际化专业(全英语教学)数、高等学校双语教学课程比例、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比例、高等学校外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高等学校专任教师出国留学3个月以上比例、高等学校交换生和短期交流生占在校生比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国(境)外年培训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考取国际通行的职业资格证书累计数、中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国(境)外年培训或者实习数、中小学教师干部国(境)外年培养交流数、中小学国(境)外伙伴学校数、国际学校学生数、中小学生年出国(出境)交流访问数等。 |
5.学生创造力教育工程
引进并借鉴国际先进学校创新体系的测评和促进方案,引进国际先进的中小学生创造力测评与促进方案,以及促进学生创造力的课程资源,鼓励有关学校做好试点工作。
四、实施保障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提高对教育国际化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工作实际, 研究制定本规划的配套政策和具体实施方案。
(二)加大投入,保障资金。加大教育国际化经费投入,将其纳入财政预算,做到教育国际交流合作计划项目、工程专款专用,保障教育国际化稳步推进。
(三)过程监测,目标考核。把教育国际化纳入教育工作目标管理,加强教育督导评估。建立和完善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开展年度监测,对本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过程跟踪。
(四)示范引领,表彰激励。通过项目评比和资助等形式,对推进教育国际化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进行表彰激励。加强先进经验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